望江乡村振兴奋斗者
谷雨前夕,笔者来到望江县雷池乡三河村,田地里绿意盎然,春意勃发,乡亲们正在田间抢农时忙春耕。县人大代表、少文家庭农场主张少文与次子张权亨连续十多天,天不亮就在田里捕捞龙虾,早上分规格交给批发商,每天收入三四千元。“这只是一年收成的开启,更大的希望在耕耘。”张少文喜滋滋地告诉笔者,“是党的惠农好政策的指引,让我创办家庭农场,虽然苦一点累一点,农家也过上了好日子!
张少文系三河村红星组村民,54岁的他憨厚诚实,不忘乡愁。初中毕业后伴随打工潮赴上海打工撞荡多年。2002年返乡创业,通过贷款和亲友资助东拼西凑了60余万元作为启动资金,流转土地从事养殖、种植业,并在养殖场建造铝合金二层10间140平米农场办公室及工作房,安营扎寨。农忙时全家人劳动生活在田间种养一线,后又建300平米的简易仓库,申报“张少文家庭农场”,奋战田园绿,开启奋斗新航程。“创业初期,不管是技术还是资金方面都是有困难的,有困难就要坚持,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,不懂的地方向农技专家和同行请教,通过网络学习。”张少文笑着说,“当时是一边学一边干,自己也踩了不少坑,一路走过来的。”如今在雷池乡提到张少文,干部群众都风趣地说,他是人大代表又是“鸭司令”、“鱼虾官”、“种粮王”。
甘当“鸭司令”
三河村位于雷池乡后河片,地势相对低洼,湖泊沟渠纵横,适宜发展养殖业。上海打工返乡第一年,他试养1600只鸭,小试牛刀喜获第一桶金,除去饲料苗鸭成本开支,收入8000元。从此踏上农村创业之路,把养鸭作为一项产业,每年饲养两季,上半年养一季肉鸭,下半年养一季蛋鸭。雇请两位有经验的村民负责,采取圈养与放养结合,老张自己也风里来雨里去督查管护,数千只鸭浩浩荡荡,老张一吼,呼拉拉“呀!呀!”跟着鞭杆走,形成一路“鸭大军”,由其统领。现生态养鸭规模扩大到一万只,精选产蛋率高的“绍兴鸭”为主打品种。农场为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,将鲜鸭蛋加工成“农家咸鸭蛋"、将肉鸭制作成“斑嘴鸭"板鸭,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推向市场,仅养鸭一项即可获收入12余元。
守住“魚虾官”
张少文生在农村长在农村,为发挥雷池“鱼米之乡”的优势,针对三河村一些低洼田易涝收成不稳定、农民撂荒不种的情况,在村“两委”的支持下,从2000年开始,以每年200元/亩的租金,将7个村民组和村集体共170亩低洼田流转过来,新建精养魚塘6块,四周用水泥板块支撑防止水土流失,综合养殖青鱼、草鱼、鳊鱼、胖头、鲢鱼、鲫鱼等,坚持自育鱼苗精养鲜鱼,每年可产鱼20万斤上下,收入12万元左右。随着龙虾成为餐桌中的美食,张少文选择200亩田块示范养殖,从培育虾苗到精养一条龙作业,小龙虾这条路走通了,亩产达280斤,年产虾56000斤,今年行情走俏,可收入13万余元。针对市场螺丝肉畅销的情况,每年春季将鱼塘底层的螺丝取出剥肉,可收千斤左右,增收2万余元。
愿做“种粮王”
民以食为天,食以粮为先。张少文于2012年开始,针对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的情况,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600亩试种,看到农场前景不错,他把种粮规模扩大到1100亩。投入80余万元,加上国家购农机補贴,购买两台大型拖拉机、一台船耕机、一台履带旋耕机、一台植保无人机、一台收割机和规格不等的水泵等。机械化作业,规模化经营,精选优质良种,采用新技术种植。其中稻鸭共生单季稻500亩,示范种植再生稻300亩,少文家庭农场小麦、水稻、黄豆、玉米,连年获得好收成。仅2021年就收获优质稻谷100万斤、小麦42万斤、黄豆12万斤、玉米2万斤,一年共产粮156万斤。其中水稻“861"和“香1"为国家二级米,均为订单生产,张少文十多年来成为望江县种粮大户之一,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。“作为农民一定要守住粮食产业这条主线,虽然种粮不挣钱,但国家需要,我们就要努力种出优质粮,让饭碗稳稳端在自己手里。"张少文由衷地感慨。
一路奋斗一路歌。张少文二十多年来扎根农村创办农场,种养结合多业并举,从而摆脱了贫困,迈进了小康。不仅为国家每年生产一批优质粮食,而且为村民提供土地承包费、务工费超80余万元。政治上有了地位,早在2015年就当选乡人大代表,连续两届;去年当选县十七届人大代表。当选县人大代表后,张少文干事创业积极性更大了,并注重学习、收集社情民意,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去年向乡敬老院孤寡老人送慰问金3000余元,助力村公益事业奉献爱心。他经常说,自己只是一位普通农民,却能当选为县、乡人大代表,深感责任重大,他将时刻牢记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,今后加倍努力为乡村振兴再奋斗,实现自己的田园梦。(汪少华)